教学大纲
教师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述交通运输的地位、作用、基本构成、运输需求与服务、交通调查与预测、综合运输体系、公路运输及多式联运、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等,其中将重点讲述公路客货运输工艺及组织优化方法、货物运输业务、旅客运输业务及相关法规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业务知识、组织方法和技术手段。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为4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授课顺序

周次

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

学时

目的与要求

方式方法手段

课外作业及备注

讲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1

2

绪论

2

 

 

 

交通运输的构成、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3

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

4

 

 

 

交通运输产品及市场特征、运输需求特征和运输服务特征

 

 

3

4

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4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运输需求预测

 

 

4

5、6

公路运输

6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运输车辆、通行能力、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交通安全

 

 

5

7

作业

 

 

 

 

运输量预测讲评

 

 

6

8、9

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构成、布局规划、铁路、航空、水运运输基本介绍、各种运输方式的配置、综合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7

10

“五一”长假

 

 

 

 

 

 

 

8

11、12

多式联合运输

 

 

 

 

多式联运业务及运行机制、集装箱联运

 

 

9

12

 

 

 

 

 

实验室录像课

 

 

 

13

 

 

 

 

 

 

 

学生课程设计,停课

10

14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4

 

 

 

城市交通基本概念、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及规划、管理、城市公交运行组织

 

 

 

15

 

 

 

 

 

 

 

学生课程设计,停课

11

16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

2

 

 

 

ITS,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12

16

复习

2

 

 

 

 

 

 

13

19

考试

2

 

 

 

 

 

 

14

合计

 

40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交通运输的构成
1.2 交通运输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交通运输需求与服务
2.1 交通运输产品及市场特征
2.2 交通运输需求基本特征及其分析
2.3 交通运输服务及其特征
第三章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与交通需求预测
3.1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3.2 公路运输抽样调查
3.3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第四章 公路运输
4.1 公路运输概述
4.2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
4.3 公路运输车辆
4.4 公路通行能力
4.5 公路客运组织与管理
4.6 公路货运组织与管理
4.7 公路运输安全
第五章 综合运输体系
5.1 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
5.2 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5.3 铁路运输
5.4 水路运输
5.5 航空运输
5.6 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与协调
5.7 综合运输系统的组织与管理
5.8 综合运输系统的智能化
第六章 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
6.1 多式联运概述
6.2 多式联运业务运行机制
6.3 集装箱运输
6.4 国际多式联运
6.5 集装箱货物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6.6 多式联运的信息化
第七章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7.1 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发展
7.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7.3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7.4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5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管理
7.6 城市公共汽车运行组织
第八章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
8.1 ITS的发展
8.2 交通运输中的信息技术
8.3 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习题课、上机操作、考试考查,有条件可以进行现场教学。
1、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
利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有条件时可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也可到航运部门和公路运输部门进行现场教学。
2、课外作业和考试考查
通过每章布置的课外作业进一步消化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通过考试考查检查评定学习成绩。
五、建议教材和参考书
建议教材
郭晓芬,王国林.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胡思继,邵春福.交通运输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Joseph M. Sussma. Introduction to Transportation Systems[M]. Artech House Publishers, 2000.
3 沈志云,邓学军.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 陈唐明.汽车运输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李维斌.汽车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6 姚祖康,顾保南.交通运输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 马天山.汽车运输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8 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9 张国伍.智能交通运输工程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六、说明
1、本课程的教学须由一定教学和工作经验的讲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以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2、《交通运输工程学》教材中,除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以外的其他几方面(如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方面)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用。